刍荛之言的典故_意思_关联词_诗句_解释大全_故事
刍荛之言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刍荛之言 |
解释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拼音 | chú ráo zhī yán |
类别 | 偏正式贬义四字古代 |
繁体 | 芻蕘之言 |
出处 | 《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实例 |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
用法 | 作宾语;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词性 | 刍荛之言是贬义词。 |
谜语 | |
近义词 | 刍荛之见 |
反义词 | 远见卓识 |
英文 | shallow remark |
俄语 | |
日语 | |
歇后语 | |
成语开头相关 | 刍字开头的成语刍荛之见刍荛之言荛字开头的成语之字开头的成语之死靡他之死靡二之死不渝之乎者也之子于归之死靡它言字开头的成语言十妄九言言善果言之不尽言多失实言传身教言不及义言听计行言不由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寡尤,行寡悔 |
成语首字母相关 | 拼音是Z开头的成语折冲厌难子承父业赍志以殁众口如一重足屏气造言生事弩张剑拔遮天盖地庄舄越吟重望高名 |
成语结尾相关 | 言字结尾的成语信口胡言小小不言仗义直言大辩不言下笔千言果如其言妙不可言金石良言敢怒不敢言中冓之言 |
成语接龙 |
言为心声: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声名狼藉: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藉草枕块: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块然独处:块然:孤独的样子。孤单一个人待着。形容独居无聊。 处之晏然: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照天蜡烛:照亮天空的烛光。比喻官吏的明察 烛尽光穷: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穷猿奔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林林总总: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事物繁多。 总角相交: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向上束成小髻,指童年。小时候就很要好的朋友。 交口称赞: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赞口不绝:见“赞不绝口”。 绝长续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短见薄识:指见识短浅。 识明智审: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审曲面埶:亦作“审曲面势”。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 |
相关成语 | 飞刍挽粒 刍荛之言 白饭青刍 飞刍挽粟 土龙刍狗 瞽言刍议 飞刍挽粮 飞刍转饷 询于刍荛 刍荛之见 飞米转刍 反裘负刍 刍荛之言 询于刍荛 刍荛之见 忘年之交 瞬息之间 鸿鹄之志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秦晋之盟 众矢之的 青蝇之吊 狐兔之悲 什一之利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束之高阁 处之绰然 禾黍之悲 唐虞之治 瑚琏之器 楚越之急 参商之虞 乔迁之喜 出内之吝 诗以言志 不言不语 言行相顾 前言往行 言有尽而意无穷 行不顾言 沉毅寡言 庸言庸行 多言或中 言归于好 昌言无忌 仗义执言 陈言务去 仁言利溥 畅所欲言 言行不符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言而不信 一言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