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典故_意思_关联词_诗句_解释大全_故事
拔山扛鼎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拔山扛鼎 |
解释 |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
拼音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类别 | 联合式中性四字古代常用 |
繁体 | 拔山摃鼎 |
出处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实例 | 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 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
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
词性 | 拔山扛鼎是中性词。 |
谜语 | |
近义词 | 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
反义词 | 软弱无力 |
英文 | great in strength |
俄语 | |
日语 | |
歇后语 | |
成语开头相关 | 拔字开头的成语拔毛济世拔刀相助拔犀擢象拔树寻根拔宅上升拔地摇山拔树搜根拔赵帜立赤帜拔宅飞升拔刀相向山字开头的成语山奔海立山公倒载山容海纳山陬海噬山颓木坏山鸡照影山呼海啸山肤水豢山崩地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扛字开头的成语扛鼎抃牛扛大梁扛鼎拔山鼎字开头的成语鼎铛玉石鼎足而三鼎玉龟符鼎成龙去鼎镬刀锯鼎食钟鸣鼎食鸣钟鼎新革故鼎折餗覆鼎镬如饴 |
成语首字母相关 | 拼音是B开头的成语补阙灯檠不明不暗抱不平步线行针百结愁肠不择手段拊背扼吭霸王别姬不便之处不待蓍龟 |
成语结尾相关 | 鼎字结尾的成语拔山举鼎片言九鼎大烹五鼎三牲五鼎商彝周鼎染指于鼎鱼游沸鼎鸣钟食鼎重裀列鼎瓦棺篆鼎 |
成语接龙 |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势不两全: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全其首领:保住脑袋与性命。 领异标新:指与众不同,独创一格 新昏宴尔:见“新婚燕尔”。 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交口同声:犹言众口一词。 声华行实:声: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声望很高,品行朴实。 实与有力: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力敌千钧: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下车作威: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威振天下:威:威名。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拜服。 下里巴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在所不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免战牌:指挂出的向对方表示不应战的牌子。借指不想做事。 |
相关成语 | 扛鼎拔山 拔萃出群 弩张剑拔 拔树搜根 拔十得五 吹灯拔蜡 拔苗助长 抽丁拔楔 拔地参天 拔犀擢象 坚忍不拔 自拔来归 拔刀相助 撼山拔树 拔群出萃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挺拔不群 拔十失五 牢不可拔 流水高山 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积土成山 山栖谷隐 尸山血海 山崩川竭 弥山遍野 阻山带河 山复整妆 钟鼎山林 银山铁壁 挟山超海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入宝山而空手回 铁桶江山 观者如山 刀山剑树 野蔌山肴 扛鼎抃牛 力能扛鼎 拔山扛鼎 扛鼎拔山 扛大梁 折鼎覆餗 焚香列鼎 革故鼎新 钟鼎山林 鼎新革故 鸣钟列鼎 春秋鼎盛 铸鼎象物 鼎成龙升 击钟陈鼎 海内鼎沸 鼎足而三 大名鼎鼎 问鼎轻重 拔山举鼎 鼎镬刀锯 负衡据鼎 列鼎而食 鼎足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