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死不问的典故_意思_关联词_诗句_解释大全_故事
十死不问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十死不问 |
解释 |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
拼音 | shí sǐ bù wèn |
类别 | 紧缩式中性四字古代一般 |
繁体 | 十死不問 |
出处 | 《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 |
实例 | |
用法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词性 | 十死不问是中性词。 |
谜语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英文 | |
俄语 | |
日语 | |
歇后语 | |
成语开头相关 | 十字开头的成语十清九浊十世单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指连心十口相传十围五攻十雨五风十二万分十浆五馈十室九匮死字开头的成语死脑瓜骨死无对证死灰复燎死不要脸死缠硬磨死败涂地死生有命死不旋踵死有余责死日生年不字开头的成语不矜不伐不悱不发不敢高攀不言而谕不测之罪不测之忧不食周粟不自由,毋宁死不揪不采不习地土问字开头的成语问道于盲问寒问热问鼎中原问十道百问寝视膳问舍求田问柳寻花问心有愧问牛知马问罪之师 |
成语首字母相关 | 拼音是S开头的成语身远心近身轻体健数一数二三头六证深见远虑肆虐横行事预则立诗朋酒侪少言寡语死模活样 |
成语结尾相关 | 问字结尾的成语三推六问东捱西问十死不问蜚蓬之问革职拿问反躬自问勤学好问执经叩问反身自问置而不问 |
成语接龙 |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原来如此: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 此起彼落: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方言矩行: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行满功成: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余响绕梁:见“余音绕梁”。 梁上君子: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雪胎梅骨:喻高洁。 骨肉未寒: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绝伦超群:伦:类;绝伦:特异,超过同辈。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群居穴处: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处士横议: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议论英发: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发策决科: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科班出身: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惊心骇神: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神鬼不测: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 |
相关成语 | 十眠九坐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雨五风 得一望十 十里洋场 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问三七二十一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版版六十四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十死一生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十有八九 十鼠争穴 十室九匮 十羊九牧 十日之饮 十字路头 一十八般武艺 罪当万死 槁木死灰 同生共死 死心塌地 要死要活 出生入死 死样活气 视死如饴 自生自死 蛲蛔之死 死而无怨 舍生忘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死荣辱 誓死不渝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死声淘气 狡兔死,良狗烹 生死不易 吃软不吃硬 一客不烦二主 江海不逆小流 山不转水转 政令不一 脑瓜不灵 牛不喝水强按头 取之不竭 不稂不莠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事不有余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追悔不及 理所不容 缠夹不清 迷不知归 传之不朽 无可无不可 目不忍见 问寒问暖 勤学好问 问长问短 望闻问切 追根问底 问寝视膳 以口问心 问心有愧 入竟问禁 学问思辨 问十道百 蜚蓬之问 不问青红皂白 反身自问 访贫问苦 音问两绝 置而不问 记问之学 入境问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