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父之蛊的典故_意思_关联词_诗句_解释大全_故事
干父之蛊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干父之蛊 |
解释 |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
拼音 | gàn fù zhī gǔ |
类别 | 偏正式中性四字古代常用 |
繁体 | 干父之蠱 |
出处 | 《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
实例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 |
用法 | 作宾语;指子承父业。 |
词性 | 干父之蛊是中性词。 |
谜语 | |
近义词 | 子承父业 |
反义词 | |
英文 | |
俄语 | |
日语 | |
歇后语 | |
成语开头相关 | 干字开头的成语干端坤倪干名犯义干云蔽日干脆利索干霄凌云干瞪眼干净利落干卿何事干燥无味干卿底事父字开头的成语父母之邦父债子还父母遗体父为子隐父析子荷父母官父严子孝父母国父母之国父慈子孝之字开头的成语之乎者也之死靡二之死靡他之死靡它之死不渝之子于归蛊字开头的成语蛊惑人心 |
成语首字母相关 | 拼音是G开头的成语改口沓舌国耳忘家各执己见勾肩搭背拱手加额甘贫乐道功不补患鼓馁旗靡功德圆满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成语结尾相关 | 蛊字结尾的成语干父之蛊 |
成语接龙 |
蛊惑人心:用谣言或诡辩来迷惑;毒害人们的心灵。蛊:相传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放在食物中害人;蛊惑:迷惑;毒害。 心腹之病:同“心腹之疾”。 病民害国: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国人皆曰可杀: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杀回马枪: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树功立业: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 业峻鸿绩:功业高,成绩大。 绩学之士: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 虎口余生: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生灵涂炭:生灵:生民;百姓;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相关成语 | 颠倒干坤 化干戈为玉帛 倒戢干戈 干将莫邪 旋转干坤 干柴烈火 唇干口燥 干瞪眼 外强中干 干名犯义 干卿底事 邪不干正 泪干肠断 枕干之雠 强干弱枝 蒋干盗书 回干就湿 昼干夕惕 矫情干誉 夸父逐日 子孝父慈 认贼作父 恩同父母 认仇作父 父母遗体 夸父追日 无父无君 哀哀父母 父母国 田父野老 再生父母 家人父子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父母官 田父之获 认贼为父 父母之国 虎父无犬子 柱石之臣 傥来之物 非战之罪 水乳之契 江山之恨 压卷之作 霜露之病 松柏之茂 老成之见 六尺之讬 困而学之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万物之灵 旦夕之间 白毫之赐 一世之雄 社稷之臣 不费之惠 箕山之志 蛊惑人心 干父之蛊 病民蛊国 |